中美开战,俄罗斯入局,日本变前线,台湾“阵亡”,这套末日剧本,相信很多人都听得耳朵都快起茧了,这番话之所以能刷屏,不是因为它准,而是因为它狠,一刀就捅在了这个世界最脆弱的神经上。
这句话看似像是预言,但实际上是把我们所有人内心焦虑的极限放大,毕竟谁都怕那只悬在头顶的靴子,真的掉下来。
基辛格的忧虑
半个世纪前,基辛格为尼克松秘密铺好了通往北京的路,两个曾经的死敌,握了手,做了生意,世界也因此安宁了几十年,大家一度以为,只要利益够大,就没什么矛盾是解决不了的。
可谁能想到,基辛格晚年会如此忧心忡忡,他把中美关系比作两个醉汉,在万丈悬崖的边缘扭打,谁都怕对方把自己推下去,谁也不敢先松手,因为一旦松手,自己可能就先掉下去了。
展开剩余88%这僵局不是一天冻成的,从2018年特朗普掀起贸易战开始,那扇合作的大门就吱吱呀呀地响,像是要关上了。
关税清单越拉越长,从大豆到钢铝,打的是贸易,伤的却是人,美国农民的谷仓堆满了卖不出去的粮食,中国工厂的流水线则吹起了寒风。
这种互相放血的玩法,本以为能让大家冷静下来,结果血腥味反而刺激了更原始的冲动,当经济牌打到头,更凶险的科技牌和军事牌,就被悄悄地摆上了牌桌。
从贸易的拳头,到科技的锁喉
如果说贸易战还只是拳拳到肉的互殴,那科技战,就是奔着锁喉去的,这一招,比关税狠得多。
2022年,拜登政府的芯片法案像一道铁幕,隔断了流向中国的高端芯片,他们想得很明白:掐住你科技的咽喉,你的现代化引擎自然就会熄火。
到了2024年底,制裁名单上又多了140家中国公司,理由还是老一套,“国家安全”,这几乎是在宣告,任何可能让中国变强的技术,美国都要围堵,这已经不是竞争,而是要将对手彻底摁死在起跑线上。
中国的反击也毫不含糊,直接拿出了自己的底牌——稀土。
镓和锗,这些听起来陌生的金属,却是美国半导体产业离不开的“工业维生素”,你想让我缺“芯”,我就能让你断“粮”,这场科技领域的绞杀战,就这么陷入了死循环。
但历史总爱开玩笑,外部的封锁,往往会逼出内部的血性,谁也没想到,被视为“卡脖子”的芯片技术,竟然被华为硬生生撕开了一道口子。
当搭载自研麒麟芯片的手机重返市场,整个世界都安静了,美国也终于意识到,想用技术壁垒困死一个体量如此巨大的国家,可能只是个一厢情愿的梦。
经济和科技的缠斗,让火药味越来越浓,当外交官的微笑变得僵硬,冰冷的军事部署就成了最坦白的语言。
2024年4月,美国在冷战后头一回,把中程导弹搬到了海外,部署地点就在菲律宾北部,炮口几乎是顶着南海的脑门。
紧接着,美军又计划在日本南部和菲律宾增兵,摆出一副随时准备介入台海的架势,这些不再是PPT上的威慑,而是已经上膛的子弹,让整个地区的空气都变得稀薄起来。
美国的一些智库,更是把剧本推向了高潮,他们煞有介事地进行兵棋推演,最后得出一个惊悚的结论:建议美国“先发制人”,对中国进行全面轰炸。
这种几乎等同于宣战的狂想,被堂而皇之地摆上台面,让人们不得不怀疑,和平的底线到底在哪里,但叫嚣归叫嚣,美国如果真敢这么干,恐怕连最鹰派的将军,在按下按钮前都得掂量掂量。
要知道,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百年前的模样,中国庞大的导弹库,足以覆盖美军在亚太的所有基地,甚至能把战火烧到美国本土。
更致命的是,中国是个核大国,跟一个核大国打全面战争,这个代价,没人能承受。
政治上,主动攻击另一个主权大国,尤其是一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,将让美国瞬间从“山巅之城”沦为“全球公敌”,这种自毁长城的行为,等于亲手葬送自己几十年积攒下来的国际信誉。
经济账就更没法算了,中国是世界的工厂,也是世界的市场,炸平了中国,全球的供应链会立刻断裂,一切都将陷入停滞,真到那时美国公司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。
所以所谓的“全面轰炸”,更像是一种极限施压的心理战术,是吼给全世界听的,但最怕的,就是这种咋咋呼呼的边缘策略,会因为某个小小的误判,而真的擦枪走火。
盟友各有各的算盘
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对峙里,最尴尬的,莫过于美国的那些盟友们,它们就像被绑上战车的乘客,眼看着司机在疯狂加速,却不敢轻易跳车。
日本就是最典型的例子,二战后,它在美国的羽翼下实现了经济腾飞,但也因此交出了自己的军事和外交主导权,如今,美国把它推到了“反华”的最前线,它也只能硬着头皮上。
2023年,日本的国防预算创下历史新高,疯狂采购美国武器,扩建军事基地。
可是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,丰田、松下这些日本国民企业,每年从中国市场赚走的利润,是支撑日本经济的重要支柱。
于是,我们就看到了日本极为拧巴的一幕:前脚刚跟着美国在军事演习中摇旗呐喊,后脚就派出庞大的经贸代表团访问中国,笑脸相迎。
再看另一边的俄罗斯,一场俄乌战争,让它和整个西方世界撕破了脸,虽然被制裁得体无完肤,但靠着卖能源,经济居然没垮,甚至还活得有几分韧性。
在中美这盘大棋上,普京是个绝对的现实主义者,他乐于看到美国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,也愿意和中国“背靠背”取暖。
但这绝不意味着俄罗斯会为谁火中取栗,这个国家的外交哲学,向来是“国家利益至上”,到了真正掀桌子的时候,俄罗斯的每一步棋,都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,而不是为了什么“兄弟情谊”。
在这盘棋上,所有角色里最危险、最身不由己的,还是台湾,它既是全球半导体的心脏,又是中美博弈最敏感的神经,美国在菲律宾和日本的一切军事调动,最终的剑锋所指,都是台湾海峡。
对于台湾这个问题,基辛格的预言很冷酷:“台湾在大国博弈中只是筹码,如果中美真开战,台湾就是最先被牺牲的那个。”
这个问题,可能只有局势发展到最后一步才有答案,但无论答案是什么,有一点是肯定的,当大国博弈走到了这一步,已经没有谁能成为真正的赢家了。
基辛格在他的晚年,翻来覆去只强调两个字:“对话”,这位见证了半个世纪风云变幻的老人,比谁都清楚,一旦撕破脸,开启了热战,那么所有关于“谁赢谁输”的讨论都将变得毫无意义。
可现实的列车,却正朝着他最担心的方向呼啸而去,当对话的空间被挤压得越来越小,冰冷的钢铁就成了唯一通用的语言。
棋盘上的每一个玩家,都面临着最后的考验,是选择关死那扇沟通的大门,还是愿意为和平,留下最后一道缝隙,还真不好说。
参考信源
《基辛格警告:两国关系已在“悬崖之上”》 环球时报[2023.6.16.]
《基辛格警告:两国关系已在“悬崖之上”》 环球时报[2023.6.16.]
发布于:辽宁省启盈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